跳到主要內容

【M小編日誌】蛋蛋小教室知識篇(三)為什麼蛋殼好難剝VS蛋蛋脫殼術



近來M小編接到許多客人的反應,你們家的蛋蛋好難剝喔!蛋白都黏在蛋殼上了,是不是不新鮮啊??這問題倒是考倒了小M偶......><
但小編可不是這麼容易被考倒的!於是馬上發揮小M優秀的實驗精神,自己也還煮一遍看看,是不是真的這麼難剝!

啊...結果天不從人願,蛋蛋壞壞!蛋白都黏在蛋殼上,坑坑窪窪的蛋蛋...真的讓小M傻眼了><
為什麼有時候蛋白這麼不聽話,非要粘在蛋殼上呢?

上網找資料後發現,其實蛋白和蛋殼也不是無緣無故要粘在一起的,它們「難分難捨」的程度倒是能夠反映出雞蛋的新其鮮度。雞蛋越新鮮,蛋就越難剝,所以下次剝雞蛋的時候如果發現蛋白總是粘在蛋殼上,千萬不要怪它們,它們只是太新鮮了而已。(看來大家都誤會蛋蛋了....><)


新鮮的雞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「活著」,因為新鮮雞蛋的蛋清中含有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碳,但是雞蛋也要「呼吸」,就像人類一樣,它們通過蛋殼把蛋清里的二氧化碳排出去,跟外界交換新鮮的氧氣。

雞蛋在「呼吸」的過程中,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減少,二氧化碳屬於弱酸性氣體,隨著濃度的減少,蛋清的pH值也在逐漸提升,目前已經有科學研究證明pH值相對較高的雞蛋比較好剝。

還有一點,雞蛋存放久了,雞蛋中含有的水分也會逐漸蒸發,水一少,雞蛋里的空間就大了,雞蛋內外膜之間就會形成一道微小的縫隙,這也是我們能夠順利地分離蛋白和蛋殼的助力之一。

原來如此,總算知道其中的奧妙,此外小M也查了一下如何讓蛋蛋乖乖脫掉外殼的方法,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^^




煮蛋蛋秘招,蛋蛋再也不會坑坑窪窪!

怎樣才可以煮出亮晶晶滑溜溜、軟嫩美味的水煮蛋呢?水煮蛋看似簡單,剝蛋殼這一步卻總是折磨人,弄得坑坑窪窪,而網路上也提供不少煮蛋秘訣,例如加鹽水煮、煮完泡冰水等。

其實這些秘訣都是有科學根據的。跟著做,就能用科學方法煮出完美水煮蛋喔!

一、不是新鮮蛋比較好?
新鮮的蛋ph值較低,氣室偏小,反而比較不適合做水煮蛋,煎太陽蛋倒是挺適合。雞蛋放久了以後,氣室會越來越大,製造蛋身與蛋殼的空隙,這就是好剝的秘訣所在。

二、雞蛋起鍋後,立刻丟入冰水
煮好的蛋起鍋後馬上放入冰水冷卻,雖說蛋殼、蛋白遇冷都會收縮,但蛋白收縮的幅度更大,能製造出蛋白與蛋殼之間的空隙。冰水也能讓蛋膜和蛋殼間的熱氣化為水份,讓蛋裡充滿水,更好剝。

三、萬用小蘇打粉,除了可以洗鞋還可以煮蛋?
加入小蘇打粉可以提高雞蛋的ph值,讓蛋膜凝固,剝蛋時蛋殼會大片大片地落下,更好剝。不過雞蛋本身就有股「臭雞蛋味」,加入小蘇打粉以後可能會讓那味道變得更強烈,因此也要提醒大家斟酌能否接受喔。

四、用熱水取代冷水煮蛋
雖然用冷水煮蛋較不易爆裂,但是用沸騰的熱水下去煮,比較容易控制時間。若想煮出流淌半熟金黃蛋黃的完美的溏心蛋,時間是最重要的因素,大約6分鐘就好,太快起鍋或煮太久都會失敗。水滾之後,要慢慢地、溫柔地將蛋放入沸騰的水中,太過粗魯會使蛋殼產生裂痕,容易失敗。

五、先在雞蛋鈍端敲出一些裂痕,可以讓雞蛋本身充滿水份,更好剝。但有時候難免下手太重,為避免蛋白流出變成「蛋花湯」,可以在水加鹽促進凝固。

有人說加鹽也可以讓剝蛋的時候更容易,但其實放鹽更可以防止蛋白溢出,如果怕火侯控制得不好的人或許可以試試看這種方法,才不會讓水煮蛋變蛋花湯。

以上五種蛋蛋脫殼術,提供大家參考,希望大家都能夠煮出漂亮的水煮蛋蛋喔^^

#極上紅蛋 #格外蛋 #斑點蛋 #放牧蛋 #EGG #蛋蛋 #蛋黃 #蛋白
#現金回饋 #一盒就免運 #土雞蛋 #夥伴商店 #美安 #購物年金
#雷射雕刻 #訂製蛋 #產地直送  #新產蛋 #彰化縣 #MYTONEC


極上紅蛋:https://goo.gl/Rhbeno
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線上購物,通路合作

好物推薦

線上購物商城:www.mytonec.com

廠商合作、銷展邀約:mytonec@gmail.com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初生蛋真的更有營養嗎? 你知道嗎?雞蛋最營養的吃法其實是這個!

網路上有媽媽發文分享,買雞蛋遇到一位大嬸來好康道相報,說是要挑小顆蛋比較營養好吃,引起網友好奇、熱烈討論。 依據統計,國人平均每人每年約攝取280顆雞蛋,但大家對雞蛋的好壞仍有諸多迷思,網路上有許多達人甚至農委會都跳出來澄清,例如紅、白殼蛋只是雞隻品種差異等等。 這名媽媽26日透過臉書發文,在美式大賣場好市多(Costco)買雞蛋時,遇到有大嬸好心提醒,要她選小顆的蛋,因為是「小母雞」生的,比較好吃!網友討論熱烈,不少人分享心得,直指初生蛋是小顆的、比較好,「越年輕的雞生的蛋越小!」還有人說有養過雞,母雞生的多,確實蛋比較大,小顆的蛋則比較稠! 初生蛋真的更有營養嗎? 初生蛋也叫開窩蛋,俗稱初產蛋,初生蛋這個「機率」似乎很早就出來了,但是最近好像又更神化了!說到初生蛋,許多朋友應該不陌生,但是,關於它的名稱解釋,小M整理了一下網路資訊有以下幾種說法: 1、小母雞在開產前30~60天內所產的第一窩蛋 2、雞在生長期130~160天之內所產的蛋 3、小母雞在發育至110~130天內所產的第一窩蛋 4、小母雞開始產蛋的前十個蛋 5、小母雞生下的第一個蛋 你覺得哪一種正確呢?根據小M跟同事還有周遭朋友的調查,發現大家10個有9個都覺得是第5種,理由是:初生蛋這樣貴,肯定是物以稀為貴啊! 疑,到底是誰說出的「初生蛋」,還這麼多的定義?其實,初生蛋並沒有嚴格意義的界定,只是一些民間商販習慣的稱呼,一般指母雞開始產蛋後一段時期裡生的蛋,有的商家稱20天內,有的則稱30天至60天;此外,也一些顧客還不知道初生蛋這回事呢! 不過,據不可考的資料來源說它有以下這些功效: 1、母雞一生精華之精:初生蛋產自初產母雞開產前30-60天內,是母雞一生精華之精,營養價值極高,有「聰明雞蛋」之美稱。 2、男女老少佳宜的「補品」:常食初生蛋,能增加營養、增強體質,是老少皆宜的理想營養佳品,特別適合孕婦、產婦和兒童食用。 3、厚積薄發的「神奇」營養:每隻初產蛋雞平均要積蓄3-9天的營養才能產下,厚積而薄發,蛋黃色深,蛋清粘稠,無激素和抗生素,膽固醇低且味道鮮美,含豐富的維生素、胺基酸和人體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,與普通雞蛋相比,等重的初產蛋營養含量相對要高得多。 4、補腦、增強記憶力:初生蛋蛋白質、卵磷脂含量均要超出普通雞蛋,而卵磷脂是促進

【M小編日誌】蛋蛋小教室知識篇(五)保存有絕招,蛋蛋不發霉

近來天氣悶熱,加上台灣地屬海島型氣候,潮濕悶熱,發現蛋但若沒有妥善保存好容易發霉!這讓M小編苦惱極了!還有滿腦子疑問,蛋蛋殼長霉了能吃嗎?還是趕快上網做一下功課吧! 雞蛋殼發霉,雞蛋通常也變質了,因此不可以再食用,其中會含有大量有害微生物 ,下面就來具體看看。 雞蛋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營養食物,如果存儲方式不當,也很容易出現變質的情況,那麼雞蛋殼長霉了能吃嗎?怎麼保存蛋蛋不發霉呢? 雞蛋殼發霉了還能吃嗎? 不能吃了。 雞蛋受到雨淋或者受潮,表面的保護膜會受損,細菌會隨著蛋殼的氣孔侵入雞蛋裡面,引起發霉變質,從外觀上看就能看到雞蛋殼上有黑斑點。就算只是蛋殼粘附了發霉的雞蛋液,雞蛋裡面沒有變質變味,也最好不要食用,因為蛋殼是有氣孔的,細菌可以通過氣孔進入雞蛋裡面。 雞蛋殼發霉了能敷臉嗎 (這對愛美的小編超重要的....哈哈哈): 答案是:不能! 雞蛋殼發霉吃了可能拉肚子,對健康有害,不少人就用來敷面膜,實際上這也是不太好的。 雞蛋殼發霉說明雞蛋受到了污染,用來敷臉容易引起皮膚感染。特別是臉上有開口痘痘的,細菌可能沿著皮膚傷口進入,加重皮膚發炎潰爛。 那到底怎麼保存雞蛋不發霉呢? 買回來鮮雞蛋後,可以先用干抹布擦拭雞蛋殼上的糞便和髒污,避免細菌隨著氣孔進入雞蛋。但千萬不可用水清洗喔,有的人嫌買回的雞蛋太髒,會先用清水把雞蛋沖洗乾淨再保存。但這樣不僅會損害雞蛋的營養價值,而且會使雞蛋液變質。 因為雞蛋殼外面有一層「白霜」,可以起到封閉蛋殼上氣孔的作用,能防止細菌進入雞蛋內,但是用水沖洗後,「白霜」層就會脫落,細菌侵入,水分蒸發,導致蛋蛋變質喔。 小編詢問過許多長輩還有蛋農,加上GOOGLE大神的指導,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參照以下方式來保存雞蛋。 一、放在冰箱冷藏 雞蛋只能放冰箱的冷藏室,不可以冷凍,因為冷凍會使蛋白質生變化且蛋黃易凝固。保存雞蛋最適宜的溫度是5-7度,溫度太低雞蛋會結冰,蛋白質容易變性,口感也會降低,溫度太高則容易變質。 溫馨小貼士:雞蛋蛋白的冰點為-0.45度,蛋黃的冰點為-0.55度,不過蛋殼有一定的保溫作用,整個鮮蛋在-0.7度回結冰。 據說蛋蛋也會呼吸,尖的一端有個小氣泡是用來交換空氣的,由此雞蛋放置在空氣中很容易被細菌感染變質,所以冷藏時應是雞

【M小編日誌】蛋蛋小教室知識篇(四)水煮蛋蛋有黑青??是在打群架嗎XD

昨天小M煮個水煮蛋,煮熟剝殼後看到蛋黃外邊〝黑青〞有一個發綠髮黑的小圓點; 是蛋蛋在打架嗎...XD 做個蛋花湯,磕出雞蛋發現蛋清里有兩條白色的細帶! 今天做雞蛋時卻沒有昨天的圓點和白色細帶,同是一起買回的雞蛋,為什麼情況不一樣呢? 表象不同,卻涉及到一個相同的問題,那就是雞蛋的新鮮度。 水煮蛋蛋剝殼後,看到蛋黃外邊那有點兒青,又發黑的不是蛋蛋打群架,也不是什麼神秘有毒的物質,其實是 雞蛋過度加熱後,使雞蛋蛋白質里的半胱氨酸部分分解,產生硫化氫,再與蛋黃中的鐵結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鐵,因其含量低,對人體沒有毒害作用。 除了加熱時間長了,另外雞蛋若放置時間長,新鮮度降低,使得雞蛋蛋白質有部分分解,也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喔。 生雞蛋黃兩邊上各有一團白色的細帶,那叫蛋黃系帶,是固定蛋黃的天然結構,越新鮮的雞蛋,此系帶越明顯;反之,不新鮮的雞蛋,其系帶會逐漸模糊,甚至看不見喔。 另外小M也上網查了一下蛋蛋的常見知識,才發現好多的〝原來如此〞....哈哈!我們接著看下去吧! 蛋蛋裡有血絲能吃嗎?如果有小黑點又是怎麼回事呢?吃蛋黃的時候為什麼經常會噎住? 蘇丹紅為什麼能把中央的蛋黃染紅,蛋清卻不會變化呢? 一、敲開雞蛋後發蛋蛋內傷....裡面有血絲,OMG...能不能吃啊? 許多人認為這種血絲是小雞開始孵化的標誌。 問題是現在從市場買來的雞蛋大多數是來自飼養場的未受精蛋,沒有愛愛...><...何來孵化一說呢? 其實這種帶有血絲的雞蛋被稱之為 「血斑蛋」 (感覺有恐怖片的fu...><)。「血斑」源自母雞卵巢或輸卵管的輕微出血。血液滲到卵黃上,被包裹到蛋中,就形成了「血斑蛋」。把雞蛋加工煮熟,食用是沒有問題的喔。 如果真是一枚受精卵,裡面含有盤狀血圈或血管狀的血絲,就有可能是開始孵化的小雞了。這種因為胚盤孵化死亡導致的帶血蛋叫「血圈蛋」。 二、這個問題比血絲恐怖指數更高,裡面有黑色褐色的小點哦。 網上很多人稱這是公雞的精子。和上一個問題一樣,現在大多雞蛋來自飼養場,可憐母雞們一輩子可能都不知道公雞長什麼模樣,產的蛋里何來精子?還有一個問題就是,雞的精子是一種微小細胞,肉眼怎麼可能看到?就算是受精卵,也在蛋黃離開卵巢後完成受精,雞蛋里不應看到分離的精子。 和「血斑蛋